当前位置:首页 >首页栏目 >文明单位

河南许昌:让发展有温度幸福有质感

发布者:管理员     发布时间:2021-02-19 16:11     (点击数: 4033)

  寒冬的河南许昌,绿树葱葱、水流潺潺、风光旖旎,人们或漫步于绿地小径,或“充电”于公共阅读书屋,共同构成一幅生态宜居、幸福和谐的生活画卷。
  从一个严重缺水城市变身清流环绕的“北方水城”,从城市基础设施陈旧到“四改一增”硕果累累,许昌的城市宜居度、居民获得感、公众安全感等多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;从过去外地人眼中的“许脏”到摘得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10多项“国”字号荣誉,并成功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,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地级市,许昌实现了“破蛹成蝶”。
  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说:“城市‘蝶变’的背后,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许昌的落地生根,是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发展理念在许昌的生动实践,归根结底,要让城市的发展有温度、让人民的幸福有质感。”

  生态宜居 
  浸绿染碧城之韵


灞陵桥景区春色

    12月8日,在许昌城市中央公园陈庄观景平台,80多米宽的水系如同蓝色的飘带向远方延展。水系沿途,点缀着虹桥卧波、秋水长天、岸芷汀兰等10个景观节点。
  沿着公园绿道信步而行,入目或绿草如茵,或小桥流水,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景。市民周晓伟乐呵呵地说:“前几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地,现在彻底变了样,城市建设得越来越漂亮。”
  流水盈盈、亭台相连、小径蜿蜒,在许昌城市中轴线上,面积3300亩的中央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“打卡地”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建起的大型绿色公园,是许昌市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体现。
  “水的世界,树的海洋,花的故乡,鸟的天堂”。如今,优良的生态环境足以让许昌人引以为傲。一株株树木、一块块绿地、一座座公园,正在不断点缀、叠加、融合,汇聚成城市的绿色肌理。
  拓展绿色空间。许昌市环通长达110公里的城市生态水系,连接芙蓉湖等5个城市湖泊,串起饮马河、清潩河等“三川”和拥有600年历史的古老护城河,“镶嵌”了4片总面积为10万亩的滨水林海,形成了“五湖四海畔三川、两环一水润莲城”的良好生态格局;构建“点、线、面”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格局,实现了“开窗见绿、推门进园”,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6.46%,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.62%,人均公园面积达到了12.34平方米,实现了“让森林走进城市、让城市拥抱森林”。
  保护绿色环境。许昌市持续推进四大结构调整,去年整治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1055家,对4501个涉气项目实施了“六治理”,划定了禁煤区,严控散煤污染;划定了中心城区高排放柴油车禁行区域,严控高排放柴油车入市通行;在全省率先启动编制《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》,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主要监测指标同比大幅改善,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完成。
  建立绿色机制。许昌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评价考核办法,实行绿色发展一票否决制,同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,按月兑现生态奖惩。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同比下降5.1%,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.65%。
  享受绿色生活。许昌市积极倡导“绿色出行,低碳环保”的出行方式,建设城市绿道近200公里,8200辆公共自行车遍布城区,绿色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出行分担率达到73%。出门骑“小绿”成为许昌人的生活新时尚,绿色生活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。
 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许昌的一张亮丽名片,也是“宜居之城”建设的底气所在。

  提升颜值 
  精细管理城之变


     许昌市老干部大学舞蹈队队员练习广场舞

    一座宜居城市,是建出来的,更是管出来的。在许昌市“数字城管”服务大厅,大屏幕上显示着城市三维实景地图,把城市划分成上千块“责任田”的网格地图上,虚拟成“小黑点”的215名信息采集员不间断地传回巡逻信息,保证市民关切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和解决。
  依托“数字城管”,许昌实现了传统管理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。他们建立的智慧城管便民服务平台,包括公共设施,机动车违章、公积金、养老保险金等内容都可实现“一网查尽”。作为全省唯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示范城市,许昌市“数字城管”每年受理各种事项20多万件,办结率逾99%。
  在精细化上“以克论净”。许昌市实现了城市道路“每平方米路面灰尘含量不超过10克,道路杂物滞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”,成为全省唯一的“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示范市”。
  在智能化上“高效简净”。全市20多万个公共设施全部具有“电子身份证”,是全省唯一的“数字化城市管理示范城市”。
  在垃圾资源化上“吃干榨净”。许昌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,建筑垃圾收集率、利用率分别在100%、98%以上,获得全国再生资源利用领域唯一的“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。
  城市之美,美在“颜值”,更美在“智慧”。许昌市抓住跻身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机遇,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,由数字化城管向建设智慧城市提升。
  前不久,许昌市发布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,将利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、工业互联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,建设全国首个基于黄河鲲鹏架构、具有许昌本土特色和亮点的新型智慧城市,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。
  打造“宜居之城”,城市是重点,但不仅仅局限于城市,而是城乡统筹的大格局。
  在禹州市火龙镇刘沟村,村委会前的垃圾坑“变身”为一个秀丽的小游园,园路曲折,假石林立,成了村中一景。在垃圾分拣房内,可回收垃圾、不可回收垃圾、危险废弃物等垃圾,按照种类、用途被堆放在不同的垃圾箱内……
  像刘沟村一样,许昌市共为1870个行政村(社区)配齐了保洁员和配套保洁设备,为每个乡镇(街道)配备垃圾转运车辆,探索形成了垃圾处理全填埋、全运走、全消化的“三全模式”,有效解决了农村“垃圾咋处理”难题。如今,许昌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连年位居全省第一。
  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、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,是建设“宜居之城”必须跨越的关口。让发展有温度,让幸福有质感,许昌正在将这一理念落在实处。

  以人为本 
  共建共享城之魅 

  “以前小区脏乱差,连个门卫都没有。瞧瞧现在,路面干净平坦,墙壁粉刷一新,既能‘托老’也能‘托小’,我们住着更舒心了。”在魏都区文峰街道文峰小区,提起小区的变化,居民张美娟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。
  作为全国首批15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之一,许昌加快实施“四改一增”工程,先后改造老庭院、老厂院、老市场300多个,提升改造老街道80多条,增加公共停车位上万个。
  像实施“四改一增”工程一样,许昌市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,持续增进民生福祉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  同城同质、共建共享。在随机走访中,记者来到魏都区平安广场,看到广场北部装有滑梯、木马、跷跷板等儿童游乐设施,一群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;南邻的围笼式灯光篮球场上,一群小伙子或灵敏地抢球,或轻快地投篮,正恣意挥洒着汗水。
  如今,从市区任何一处居民小区出来,不出15分钟,市民都能找到健身休闲的免费场所,这是家门口的“15分钟健身圈”;新建和改建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打造出“15分钟健康服务圈”;一口气建起130多个社区便利店,打造出“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”;规划建设了33座“智慧阅读空间”,形成了“15分钟智慧阅读圈”……每天在各个便民生活圈中自由切换的市民刘芝慧由衷赞叹:“生活在许昌真是一种幸福!”
  为破解“入学难”“大班额”等问题,许昌市实施的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去年圆满收官,3年内投入100亿元,新建和改扩建200所中小学、100所幼儿园,中心城区新增学位4.5万个,有效解决“入学难、大班额”问题。仅中心城区去年就新建、改扩建中小学10所、幼儿园20所,新增学位1.6万个。
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许昌市完善就业创业帮扶措施,开展“三支一扶”、春风行动等,去年新增城镇就业6.67万人,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.19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%以下,城镇“零就业家庭”动态保持为零。
  共建共享,让许昌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提升,全社会向上向善、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不断汇聚。目前,全市逾300个民间爱心志愿组织、5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乡。从个人到群体,从群体到品牌,“许昌好人”正成为推动城市文明的强大动力。
  实践“两山论”,任重而道远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新征程中,许昌市以建设“宜居之城”为目标,致力把城市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、“颜值”更高、气质更好、品位更佳,真正实现“近悦远来”,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。(记者 董学彦 王烜